最好的員工禮物,來自大自然和友好鄰舍

素來熱愛旅遊的香港人,在疫情之下,幾乎兩年未能外遊。不過,這亦讓我們有機會留在本地細味生活,重新留心身邊的人與事、不同社區和人群的需要。多走一步,其實無論一日三餐,或者節日禮物,講究的都不是奢華高級,而是從心而發,費盡心思,以特別和別具意義的素材製作,送給重要的人。

一粒朱古力帶來的改變

來自台灣的盧禮宇(Louie),兩年前在香港開設手工朱古力店
「Hello Cocoa」,用來自台灣和中南美洲的可可豆,親手調製各種單一產區(Bean-to-bar)朱古力。創業的初衷,來自他對朱古力的喜歡和豐富知識,更來自他對兒子的愛。

兒子Coco三歲時確診自閉症和弱能,比同齡孩子發展較慢,此疾病讓Coco四肢不平衡,無法自理。Coco 10歲那年,Louie和太太隨兒子的學校一起去參觀為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下稱「SEN」)人士而開設的庇護工廠。「我們看見工友們機械式地工作,不想兒子長大後亦過著同樣的生活。」Louie回憶說,他希望兒子未來有更全面的發展,能自力更生。

他曾經嘗試開雪糕店和咖啡店,但發覺技能要求較多,SEN人士未必能配合。「自閉症學員的思路很直接,不懂變通,你要給他們很清晰的指示,相對之下製作朱古力較為簡單,我的兒子亦能參與如攪拌朱古力和磨碎可可豆等工作。」Louie說。2019年,他開設社會企業「Hello Cocoa」,除Louie和太太外,「Hello Cocoa」聘請的員工均為SEN人士。

「今年四月,Hactl邀請我們製作2,000多盒手工朱古力,作為公司45周年送給員工的其中一份禮物。這是我們第一次與大型企業合作,製作數量那麼龐大的朱古力。」Louie說,參與這次製作的前後共有13名SEN人士,大家通力合作,迎接挑戰,他也不斷耐心指導和調整人手安排。

「貼貼紙、把朱古力片放進袋最簡單,大部分學員都能掌握,但調溫、將朱古力漿倒入模、再放入餡料等工序較複雜,而且要求精細的動作,不是人人可以應付。加上部分學員專注力不足、感覺統合能力較弱,所以在分配人手和預算製作時間上都加倍地困難。」Louie說。

最終大家挑戰成功,Louie認為,這對學員和社企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非常感謝Hactl給予這次寶貴的機會,從中我不但對學員的能力加深了解,亦明白作為社企,日後可以如何更好地與企業合作。疫情之下,經營生意變得困難,但幸好得到Hactl的支持,我們可以為一班SEN學員帶來工作機會。」Louie分享道,SEN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向來困難重重,不少人經勞工處轉介而得到工作機會,僱主會在聘請的頭數個月得到相關津貼,但之後就會解僱他們,讓他們受盡挫折,陷入短暫就業和失業的無盡循環。

未來,Louie希望從朱古力入手,和教育機構合辦課程,培訓SEN畢業生成為專業的朱古力師。客人品嚐到手工朱古力固然開心,親手製作的人也能得到收入和成功感。「以前兒子常常留在家裡,我未有發現他有什麼才能,但當他到店裡跟著我們工作,出糧後可以自己買心愛的綠茶蛋糕吃,他會感到很高興。與客人聊天,得到別人讚賞亦為他帶來滿足感。」Louie說。

「原來藍色都很漂亮」

參觀Hactl超級一號貨站的時候,陳靜雯被一個畫面吸引了。從二樓會議室的落地玻璃往下望,她望見許多「拖頭」在停機坪不斷來回運送貨物。「很繁忙,畫面很吸引我。」她用奇幻的筆觸畫下了這一幕:畫中有繁忙的「拖頭」,也有在一旁停下來的拖架載具,一道夕陽照射其上,給人一種可休息的感覺。

陳靜雯是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繪畫培訓計劃的學員。今年,Hactl邀請新生會眾多學員來到貨站,還交付他們一個特別任務──以貨站為題作畫;被選中的兩幅作品,會被製成環保蜜蠟布(塑膠保鮮紙的替代品),作為其中一份公司45周年的員工禮物。

得知自己的畫被選中的一刻,陳靜雯很興奮。「聽到別人喜歡我的作品,感到很開心和滿足,希望貨站員工收到禮物時都會喜歡,而作品亦能帶給他們熟悉感,令大家收到禮物時都會向窗外望,記得讓自己休息一下,感受安心的感覺。」

作為一家服務精神病康復者(復元人士)的非牟利機構,新生會至今已有56載歷史,機構倡導共融,希望讓復元人士和社會產生更多連結。新生會大樓庇護工場經理及表達藝術治療師歐嘉敏說:「當學員知道有這樣的機會時都很興奮和開心,當中很多人都未到過機場貨運站。我們預備了手提電話,教他們把參觀過程中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拍下來。」

學員王繼蓮的畫作,是另一幅被選為製作蜜蠟布的作品。她繪畫的是重型設備「波子盤」,但經過她的創意和筆觸,波子盤充滿動感和生氣:藍色的輪盤配上紅色十字坑紋、黃色滾珠和白色的貨物,五彩斑斕。「想不到小小的波子可以推動那麼大的貨物,讓我聯想到人生也一樣,當遇到困難,就像現在面對身體問題時,總有很多人推動我,幫我渡過難關。」王繼蓮說。

她分享,繪畫也讓她重新梳理自己的情緒:「最初用藍色時,令我想起與家人的問題,但當完成作品,其他人都很欣賞,加上被選中,真的覺得很開心。原來藍色都很漂亮,積在心頭的不快亦隨之而散。」

在「一口設計工作室」聯合創辦人梅詩華看來,這個項目讓復元人士走入以往不熟悉的社區進行創作,非常有意義。「一口設計工作室」自2020年與新生會合作,發起「gift330」計劃,330是「身心靈」廣東話諧音,致力將復元人士的藝術作品加工成可出售的生活用品。這次Hactl和新生會的合作,梅詩華也有份促成。

「我們常說的『共融』,其實就是讓不同能力和背景的人有機會彼此認識,參與大家的生活,互相包容。」梅詩華說,「我希望其他企業可以如Hactl一樣多走一步,給復元人士多點支持。復元人士能夠參與社區,繼而透過藝術抒發感受和想法,是復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木卡板的新生

疫情除了令人放慢腳步,多留意身邊有不同需要的人,亦令人更珍惜香港的自然環境,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作為綠色空運貨站,Hactl在這一年也沒有停止關注環保,反而透過各種創意項目,鼓勵同事在生活中實踐環保。

在香港的空運貨站、貨櫃碼頭或者工廠區,木卡板隨處可見。工人們常常用木卡板承托沉重的貨物。不過,由於體積大、混合了金屬釘,又佔用空間,所以回收處理頗有難度,很少企業願意回收和加工處理。大量木卡板長期被廢置在堆填區。

這些近在眼前的寶貴資源,可以如何利用? Hactl特意邀請社企「草途木研社」合作,一起構思怎樣升級再造貨站收集到的木卡板。「草途木研社」創辦人翁泳恩(阿恩)說:「木卡板多由松木等堅固木材造成,韌性很強,有驚人的承托力,加以適當處理,用途實在不少。」在過去一年,阿恩的團隊不但為貨站翻新後的辦公室製作了多件環保傢俬和藝術擺設,更利用舊卡板,升級再造成慶祝貨站45周年、送給同事的紀念獎座,讓天天在貨站工作的同事多了一份親切感。

「我們大概用了3000條木條製作2400個獎座。由拆木卡板,刨平木板,將它們切成大小一樣的木塊,打磨,組合成獎座,再貼上刻有貨站圖案的銅牌,總共花了幾個月。」阿恩解釋道。「所有獎座都由人手製,在指定時間下要完成大量製成品,真的很有挑戰!」

獎座由三塊木方塊垂直組成,除了卡板,還有本地回收的舊木傢俬和環保櫻桃木。三塊木塊中間由兩條小木條串連著,可以隨意拆下,自由配搭作不同文儀或裝飾用途。為了讓同事也能參與創作,貨站先提出了44種用途,然後再舉辦比賽,呼籲同事想出最新奇又實用的第45種用途,大家都熱烈參與,以短片形式分享自己的設計。

為了造出最精美的獎座,阿恩說一度要抽起整批質素欠佳的獎座,重新再做。儘管辛苦,但阿恩很感恩有這次與Hactl一起創作的機會。「這個獎座一眼看上去未必很特別,但仔細看,會發現很多精心設計和製作的細節,要造類似的作品大可以用便宜一點的現成材料去造,但Hactl選擇了環保材料,不是所有公司都會花這樣的心思和時間,多走一步。」

朱古力、餐具、獎座,表面看來沒有什麼關係,也算不上什麼奇珍異寶,但它們的獨特之處在於送禮之人背後的心思──期望每一個收到禮物、有份參與製作禮物的人都能被祝福,在感到窩心之餘,亦會嘗試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日常生活中多想一點,多走一步,為身邊的社區和環境帶來一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