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添置新衣的時候,可曾想過,這世界上每秒就有一架垃圾車被舊衣裝滿?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快速時裝流行,全球紡織品浪費嚴重,僅有12%的成衣物料被回收。根據消費者委員會數據,在2020年,香港紡織物的回收率只有約7.6%。
香港空運貨站(Hactl)致力推廣可持續發展,在各個業務範疇和細節均注重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2023年首季,Hactl二十多年來首次推出全新的前線員工制服,為同事帶來更貼心和舒適的設計,而舊制服並沒有因此送往堆填區,而是以創新的方式賦予第二生命。
一點舊一點新是最好的選擇。Hactl與時裝設計師及非牟利機構聯手,一起把全新的舊制服重新設計、剪裁和縫紉,目前已經製作成首批的700隻熊公仔和170個布袋。
收到以主任級藍白恤衫舊制服升級再造而成的熊公仔時,Hactl學習及發展部的Jonathan很感動。Jonathan已為貨站服務23年,最初於前線工作時,日日穿著制服。「許多用來造熊公仔的制服我都穿過,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公司為同事換了新制服,但舊制服的記憶和情懷也可以藉此延續,十分有意義。」Jonathan說。
隨著公司發展,適時更新制服款式是許多企業的必經之路。不過很少公司留意到,在更換新制服時,舊制服也會造成大量浪費,更為環境及堆填區帶來沉重負擔。為了配合員工所需,企業一般會在倉庫備有不同型號、大小的制服,以供員工隨時替換。當新設計推出時,這些倉庫中的「新衣」怎麼辦?
自啟動新制服設計項目之初,Hactl就決心解決此問題,為舊制服探索第二生命。經點算,倉庫內存有8,000多件全新的舊款制服。目前香港市面上沒有成熟的流程或制度去處理舊制服。一般舊衣回收計劃都不接受制服捐贈,舊制服的處理因此成了一道難題。
主理新制服設計的時裝設計師盧聲前(阿聲)表示,目前很少機構積極回收或升級再造舊制服,這次和Hactl一起探索和完成舊制服升級再造計劃,是一次創新又別具意義的嘗試。
「環保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做了就可以,我們希望真的可以將這些制服變成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東西或禮物。」阿聲說。Hactl和阿聲多番探索及研究舊制服布料後,最終決定把一部分制服「升級」成不同款式的布袋,可供外出逛街或旅遊時使用,另一些則化身成可愛的熊公仔。
構思上很理想,但製作過程一點不易。回想起來,阿聲笑說,最初大家真的太有野心了:「一方面大家堅持盡量不浪費一絲材料,無論是一寸布料抑或舊制服原有的拉鏈、鈕扣等;另一方面,又希望新產品真正被用家喜歡,因此光是布袋,就一口氣設計了四個款式:大型及特大購物袋、郵差包和斜孭袋。」
到畫紙樣的時候,難題來了。舊制服有著大量不同尺碼,這意味著要畫許多不同紙樣。「單單是制服褲,從24吋腰到40多吋腰都有,每個尺寸的存量也不同。」阿聲介紹,僅僅是梳理尺寸,設定剪裁的數學方程式,就花了不少時間。
為了最環保地升級再造舊制服,阿聲和同事們決定把一條制服褲造成兩個小尺寸的袋。「基本一條褲腳可以造一個細袋,」阿聲說,腰帶和鈕扣等也不要浪費,腰帶可以加在袋子底部,讓底部更堅硬,方便裝東西,而鈕扣既可以變成小裝飾,也可以加在袋子內部,方便用來掛鑰匙扣等小物件。
除了顧及環保,貨站亦希望略盡綿力,協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就業,因此特意與非牟利機構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合作,讓復康人士參與製作。
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位於灣仔,前身是庇護工場,2015年得到香港賽馬會贊助轉型成「升級再造中心」。中心的項目經理曾詠斯(Sonia)表示,中心擁有木工房和車縫間,復康人士在技術員指導下學習木工和縫紉,進而將回收所得的物品升級再造成有用的製成品。這個過程既提升復康人士的技能,亦促進可持續發展。
Sonia表示,這次和Hactl合作,將舊制服變身成美觀而實用的布袋,對復康人士來說是一次寶貴的機會與經驗。「疫情期間,中心的會員許多時候都在練習簡單的車縫工序,不太有機會製作難度高的產品。」
對於時裝設計師阿聲的設計和縫紉方法,一些會員最初不容易掌握,Sonia說,整個過程大家通力合作,Hactl人員、中心技術員和
阿聲緊密溝通,一方面教授會員不同技巧,提供協助學習和操作的工具,另一方面也看看能否在不影響設計及品質的前提下簡化工序。
Sonia興奮表示:「Hactl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製作設計精美的產品,會員完成產品之後都很驕傲,紛紛跟朋友分享『這是我做的!』。」
Hactl 旗下香港空運服務有限公司(Hacis)的Anson在遊戲中贏得熊公仔,看著手上以運營部舊款藍白格仔制服升級再造的熊公仔,他有點驚訝。「這些袋及熊公仔好靚,讓人感到非常親切,似曾相識,這個構思好創新。」Anson說。在公司服務了22年的他將熊公仔放在工作檯前,珍而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