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工作間

坊間買到的曲奇種類繁多,口味創新多變,但最窩心的往往是手工曲奇。在品嚐一口香脆鬆化、充滿牛油香的曲奇之際,總令人想起這些精美的甜點背後,是烘焙師的心思和一雙雙靈活的巧手。 社會企業(社企)iBakery是本地眾多烘焙工場之一,他們的產品獨特在於由人手製作,而且每一個工序,包括準備原材料、調校份量、搓麵糰、製作造型、烘焙、包裝及清潔,均有受僱於工場的殘疾員工參與其中──如何妥善安排能力各異的學員擔任不同崗位,互相配搭,以至合力製作出一塊塊鬆脆美味的曲奇,是整個製作過程的巧妙和難得之處。

從保齡球到麵糰


現年二十四歲,有輕度智障的何懿銘(Michelle)是iBakery烘焙工場的員工之一。她本來是一名保齡球運動員,2015年更代表香港奪得特殊奧林匹克夏季世界賽保齡球賽獎牌。不過,除了在體壇上取得亮麗的成績,Michelle更希望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於是,她在四年前加入了iBakery。

放下熟悉的保齡球,拿起麵糰,Michelle在過程中要適應的轉變不難想像,但她慶幸自己有機會學習一技之長,自力更生。對於不少殘疾人士來說,這機會得來不易。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13年進行的調查估計,當年15歲或以上的殘疾人士中,就業人士僅佔13.6%。

「本港殘疾人士於完成學業後的出路相對較少,這亦是當初成立iBakery的原因。」iBakery業務發展經理陳念茵(Rita)說。iBakery成立於2010年,旨在訓練及聘用殘疾人士;目前除了烘焙工場,還開設了麵包店、曲奇專賣店、餐廳及輕食站,總共聘用了約120名員工,而當中近六成為殘疾人士,包括智障人士、自閉症人士、學習障礙人士、聽障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等。

「殘疾人士的能力或有高低,一般的企業未必有適合他們的崗位,而iBakery就能按他們的能力,提供就業及培訓的機會。」Rita說。

本港殘疾人士於完成學業後的出路相對較少,這亦是當初成立iBakery的原因。

因材施教 各展所長

iBakery所聘用的殘疾人士擁有不同特質,員工的能力差異比一般公司較大,因此需要因材施教。「我們會按同事的能力及特質安排他們到不同的崗位,並嘗試將工序拆細及標準化,讓同事較容易掌握。以曲奇製作為例,能力較高的,可以跟隨導師學習製作曲奇麵糰。能力較遜的,我們亦會安排一些相對容易掌握的工作,例如曲奇造形、包裝及清潔。」Rita 解釋道。

Michelle回想實習初期,時常因為未熟悉環境及導師的訓練方式而感到緊張和卻步,甚至一度考慮放棄;但後來經過導師的循循善誘,她逐漸適應工作環境,亦和同事培養出默契。「導師很有耐性教我,有時候又鼓勵我,經常跟我說『慢慢來,不用急』,又給予機會學新東西。」

現在,Michelle的造餅技巧日趨成熟,不但完全掌握了皇牌抹茶蛋糕的生產流程,負責製作大部分訂單,有時候更會在曲奇班協助教導其他人製作牛油唧花曲奇,而她的下一個學習目標就是製作蜂蜜薑餅。

培訓殘疾人士雖然需要花不少心力和時間,但Rita認為能見證他們在工作能力、自信心、自理能力及社交技巧各方面有所進步,感到十分安慰。「殘疾人士絕對有過人之處,甚至大部分員工比一般人更具耐性及專注力。例如要將小小的麵糰搓圓,力度及時間的控制都十分講究,而他們製作的曲奇有時候會比導師所造的更完美。」

導師很有耐性教我,有時候又鼓勵我,經常跟我說『慢慢來,不用急』,又給予機會學新東西。

支持社企 持續發展

iBakery成立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但作為一間採用商業模式運作的社會企業,除了履行社會責任之外,亦需要時刻與餐飲同業競爭,迎合顧客的口味轉變,以及對健康和包裝等需求。目前,機構藉著不斷研發新口味以及檢討銷售策略,期望在未來能夠保持自負盈虧,達到可持續發展。

香港空運貨站一直透過與不同社企合作,實踐長遠企業社會責任。去年底,為了答謝全體同事們在過去一年辛勤工作,貨站特別向iBakery訂購了二千多盒曲奇作為員工的聖誕禮物,讓他們與親友於佳節期間共享,亦同時藉此支持本地社企發展,協助弱勢社群自力更生,建立共融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