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清醮的火炬手

炎陽高掛,每年五月的佛誕(農曆四月),全香港都會聚焦於長洲的大型節慶「太平清醮」;上萬的遊客和長洲島民都走到街上,參與這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慶。醮會儀式熱鬧繁多,但要數最受矚目的,必為「飄色巡遊」及「搶包山」活動:當天日間,一檯一檯精心設計的「飄色」將巡遊於島上指定路線;而翌日零晨時段的大型「搶包山比賽」更是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的大型活動。鑼鼓一響,健兒會攀上高達14米的大型包山,務求在包山高處搶得最多「平安包」。 對長洲島民而言,太平清醮更是他們的血脈。新一代的、老一輩的長洲人都極希望出一分力,傳承創新,願望將太平清醮的美好傳統發揚光大。今次,我們則與策劃飄色設計多年的「長洲北社街坊會」老前輩,和平安包老店「郭錦記」第二代傳人大談太平清醮故事,聽聽這班火炬手的長洲回憶。太平清醮如何在他們手上傳承下去?

在2011年,長洲太平清醮更被納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文化意義備受肯定。

太平清醮傳統

「太平清醮」為民間道教祭祀儀式,其實並非長洲獨有。然而,由於長洲之太平清醮的儀式獨特,而且會每年舉行,故此成為香港以至廣東一帶最有名的打醮活動。在2011年,長洲太平清醮更被納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文化意義備受肯定。

長洲太平清醮之起源眾說紛紜,最廣被接受的說法,乃為清代晚期,長洲發生瘟疫,島民死亡枕藉。為求消災解難,島民便在北帝廟前設壇拜祭,超渡水陸孤魂,並捧北帝神像遊行街道,以求潔淨街道。及後瘟疫受控,島民依舊每年舉辦太平清醮活動保平安。

從前太平清醮的日子每年不定,島民每逢中秋以後就要「卜杯」,詢問北帝哪一天適合祭祀;回歸以後,農曆四月初八被劃為佛誕假期,居民卜杯得到神明應允,自此則定期在每年佛誕假期舉行太平清醮。於是,今天島外遊客亦可以把握一天假期,到長洲參與這件年度盛事。

飄色巡遊


飄色巡遊的設計師

飄色巡遊乃是太平清醮的一大重點項目。在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當天,一檯一檯手工超凡的「色櫃」,承載著造型可愛的小朋友──有些會打扮成像孫悟空那樣有名的小說主角,近年則更會打扮成港人熟悉的電視劇角色或者公眾人物──伴隨著舞師隊、麒麟隊在島上巡遊。長洲北社街坊會代表程一鳴、程一帆兩兄弟,和現任主席梁用根都是長洲老街坊、飄色傳統的活字典。無論是小時候參與巡遊,還是長大後親自策劃飄色設計,他們都有說不盡的往事。

對於像程氏兄弟、梁用根這些「老長洲」而言,太平清醮是島上最大的盛事,程一鳴說:「想要碰碰老早就離開長洲的老朋友的話,那就挑太平清醮那天吧!長洲人都最愛挑這些日子回來過節。我敢說,那喜慶氣氛,甚至比農曆新年更厲害。」

飄色選角: 哪個小孩子當色心?

每逢醮期前的準備時候,小孩子都興奮得徹夜不眠,程一鳴續道:「從前娛樂比現在少嘛,那幾天好多慶祝活動,小朋友都非常高興。」在早年,程氏兄弟所就讀的「長洲國民學校」更會在醮期前數天關閉,改變成臨時宿舍,讓維持秩序的警員暫住。在打醮當天,他們一張開眼睛,就會趕去街坊會,看大人如何準備。當然,如果小孩子有幸獲選成為「色心」──即登上飄色檯板上的小主角──更是莫大光榮。

當中,程一帆多年獲挑選成為「色心」,其子亦「繼承父業」,童年期間當了上十次「色心」,「小孩子長得肥頭耷耳,街坊會負責人就會找上你和父母。」在旁的程一鳴、梁用根則開玩笑說自己多年來皆落選,仍然飲恨至今,「不過我們可以在旁跟著,舉旗幟、參與巡遊。那也是很高興的。」程一鳴補充說。

今天,雖然長洲年輕島民減少,但為飄色巡遊選角仍然是一件有趣事,「幾年前我們在放學時間在幼稚園門前等候,等候人家放學,遇見合適的小朋友,就上前聯絡家長;現在則更方便,我們聯絡上島上幼稚園,在某一天辦選角會,讓小朋友試試坐上飄色色櫃上,看他們怕不怕。」

始終最考頭腦和手工的,其實是飄色的『色梗』設計,那比『色心』的服裝設計更傷腦筋。

板板飄色是藝術

飄色巡遊期間,除了看看那些小朋友的可愛造型外,「飄色」設計結構,亦為巡遊另一看點,「始終最考頭腦和手工的,其實是飄色的『色梗』設計,那比『色心』的服裝設計更傷腦筋。」程一鳴自豪地說。在長洲北社街坊會的舊色建築,裡面就儲藏着多年來、共40多條設計不同的「色梗」。

所謂「一檯飄色」,其實就是一個用以運送兩位小朋友「色心」的運送工具。巡遊期間兩位「色心」一位在上層,另一在下方。連接兩個不同方位,則全靠一條名為「色梗」的鐵枝──然而,「色梗」當然不止「連接上下」的簡單功能。正式巡遊期間,「色梗」外面同時會裝上各式各樣有趣、奪目的裝置,演繹該板飄色的主題。

換然之,沒一條結構複雜緊密的「色梗」,根本就無法裝上奪目的有趣設計以演繹主題,「由於『打鐵』工作很複雜,我們會先用幼細的鐵線扭出簡單的模型,然後跟鐵匠溝通。」說著,程一鳴又不禁為街坊會歷年的出品自豪,「從前街坊會有一位很了不起的鐵匠,他就住在街坊會對面。無論會長給出再刁鑽的主題,他都總有法子實現。」

每個組織都希望自己的設計一鳴驚人,大家都把設計保密,在飄色前一晚才公開飄色造型。

從傳統故事到世界大事

有一年,他們街坊會的飄色的主題就是金庸小說《碧血劍》(由小說改編成該年的電視劇,在香港十分流行),故事經常出現一把彎彎曲曲、呈蛇型的「金蛇劍」,「於是我們鐵匠就打了一條呈蛇型的『色梗』。然後我們想再生動一點,就請一位懂得製作標本的街坊,把真蛇的蛇皮套在『色梗』之上──那年的 『色心』當然就是扮演主角金蛇郎君。那一年,全場都哄動,那一檯飄色的演繹真是淋漓盡致!到今天,許多長洲島民都難忘。」程一鳴續道。又有一年,街坊會的主題是粵語片《沙三少與銀姐》,「那一年我們就裝上小焗盅、道具小鳥(註:飲茶賞鳥是中國傳統富家公子的消遣玩意),表達主角沙三少公子哥兒的性格。但配件都是精細物事,例如我們要很小心的在小焗盅鑽洞、裝上『色梗』。手工不佳,瓷製焗盅就會爆破──一切又要從來!」說起這些製作,大家都津津樂道。

正由於飄色設計盡顯各個社區組織的心思,團體都非常重視,「從前更緊張,每個組織都希望自己的設計一鳴驚人,大家都把設計保密,在飄色前一晚才公開飄色造型,不過現在則沒有那麼嚴重啦,都是全島同慶,大家基本上都不介意人家知道自己的設計。」梁用根笑道。其實每一年,他們在農曆新年之時,就會開始構思該年飄色主題。幾十年前未有電視劇、大眾傳播媒介,主題都基於民間故事,後來則常以該年熱門劇集、甚至世界時事、公眾人物作主題。

無論造型如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由小朋友飾演的角色定能逗得旁觀的遊客笑逐顏開。

平安包

把平安 帶到長洲之外

為了達成夢想,平安包老店「郭錦記」第二代傳人郭宇鈿(Martin)立下決心,數年前離開了之前非常穩定的上市公司總經理工作,希望運用自己的學識,讓老爸的手藝、長洲傳統發揚光大。在老店裡,Martin來為我們述說他的平安包故事。

我是長洲人 不是中環人

30多歲的Martin穿起開領襯衫,架著眼鏡,談及擴展「郭錦記」大計時,每每論及自己商業策略、企業責任、去年與一卡通品牌的聯乘計劃等……像一個商界才俊更多於長洲島民;然而,去到工場之內,一手抓起麵糰、撒下酵母,填入蓮蓉餡料,卻又像一位親力親為的小餅店師傅。

長洲做平安包的地方不多,所以那兩個星期,我們可要生產近
七萬個平安包。

然而,Martin是一位貨真價實的長洲人。大學畢業之後投身商界,去到中環辦公室上班,依然沒有搬離長洲,Martin說:「到中環也不過半小時船程。長洲真是沒有大家想像中那般偏遠啊。」Martin小時候,每當下課後若沒事可做,就總會回來「郭錦記」,看老爸郭錦全和其他師傅做餅。

每一年的太平清醮,平安包都是主角。最觸目的當然是三大座巨型包山、及讓人熱血沸騰的「搶包山」活動。人們都相信平安包能為大家帶來福氣,故此都非常熱烈,攀上又高又大的包山,希望得到置於最頂的平安包,「除此之外,醮場還有36座小包山,用以招呼鬼魂。長洲做平安包的地方不多,所以那兩個星期,我們可要生產近七萬個平安包。」Martin續道。就算在外面當白領那幾年,每逢太平清醮期間,Martin都會特意請假兩星期回來幫手。

從前的搶包山活動,沒有安全設施,部份熱熾參加者為了搶速度,甚至會從包山的內部攀爬上去、去到相當高度之後才從內突圍而出,險象橫生。然而在1978年,果真出了嚴重包山意外後,政府決定停止該活動、並到2005年才復辦,演變成今天有嚴格安全措施、規例清晰的運動競技活動。有趣是,在復辦的第一年,Martin已經急不及待的去參加,「那一年,我依舊請假在『郭錦記』幫手。一直在店內忙到深夜,十一點多才匆匆趕去包山現場。事前甚至沒有作特別操練,但居然拿了第七。」Martin笑說,「自少我都好喜歡太平清醮活動,到今天,仍然喜歡看飄色巡遊。小時候未嘗當過『色心』。但不要緊,今天我的幾個小孩,全都有試過當『色心』參加巡遊。」

總覺得為別人帶來祝福,工作、生意才有價值呢。

平安包是一份祝福

長洲的傳統、「郭錦記」的記憶長存在Martin心中。在外面闖蕩數載之後,Martin一直在想如何承接爸爸的餅店生意,「情感上,我很想把爸爸的老店推廣開去。那時候知道爸爸快退休了,我是很不忍心看到『郭錦記』在這一代就完了。」畢業初期、在太平清醮高峰期回來幫忙期間,Martin已經感受到自己家族老店對人們的重要意義,「每年總有不少固定的客人,從屯門、沙田等地方刻意來長洲訂平安包,回去送贈親友。原來對島外人來說,『平安包』絕非單純的節日食品、祭品,也是人們餽贈親友的祝福。」

事實上,自少受老媽影響,Martin一向知道,能力所及,都要幫助別人、祝福別人。除了到「郭錦記」幫手外,小時候的Martin亦常協助打理媽媽經營的渡假屋,極受媽媽影響,Martin憶述:「有一年冬天,我與媽媽去市區,給渡假屋添置全新棉被、床鋪。趕船路上,媽媽遇到一個露宿者,見罷她就馬上停下來,給該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贈送了剛購下的全新棉被;又著我馬上去買飯盒來,讓他飽餐一頓。為了助人,她會把所有最趕急的事務都拋諸腦後。趕船期趕日程這些?對媽媽來說,簡直是旁枝末節。」在今年,Martin也與外面的志願組織合作,把近萬個平安包帶到市區、向長者派發,「實在很希望把這份祝福帶給其他人呢。可能受老媽影響,總覺得為別人帶來祝福,工作、生意才有價值呢。」

他盼望憑自己的商界經驗、對長洲的情意,把平安包推廣得更廣更遠。

傳統新味

廿多年來,遊客確實很喜歡「平安包」的意義。見到「郭錦記」師傅在包上蓋上平安紅印,都很好奇,會要求師傅讓他們試著蓋印,於是那一年,Martin曾試著訂製一批繫著小型「平安」蓋印的手機繩在店內發售,果然在太平清醮期間大賣。多年來的觀察,讓Martin更有信心把「平安包」添入現代元素,盼望憑自己的商界經驗、對長洲的情意,把平安包推廣得更廣更遠。於是,兩年前,Martin索性辭去正職、全心回來打理小店,「辭職之際,甚至未有知會老爸。老人家一向覺得我在外面前途無限,會認為我回來打理餅店是『浪費』。」然後Martin笑說,「可能米已成炊,老爸知道後雖然驚訝,但還是支持的。」

不過,從商業區回到長洲,一切並不容易。首先,Martin要花一段時間好好鑽研平安包及店內其他糕餅的配方,「從前回來幫手,你不會多想整體運作、鑽研食材的。師傅要你做甚麼、你就做甚麼。但如果要自己營運,則所有事都要認真得多。起初許多次,我也試過烘焦了包點的。」不過鑽研包點的技藝,始終並非最難,Martin說:「我的心願不單止要做好平安包,而是,我希望與外間有更多合作,透過不同企劃讓別人都認識『郭錦記』的出品;而這些聯繫、洽談工作,往往更傷神。好多拓展業務的事情,往往就是店舖休息後才做。」尤幸,一步一步,Martin已漸漸做出成績。去年,「郭錦記」成功與一卡通品牌合作,推出了Hello Kitty、蛋黃哥等造型的平安包,同時都推出了其他周邊商品,如Hello Kitty捧著平安包的鎖鑰扣,皆大受歡迎;而在今年,Martin也與另一品牌合作推出蜘蛛俠造型的不同商品,反應亦非常理想。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郭錦記』可以變成全香港、甚至外國人都認識的平安包的招牌商號。說起『平安包』、說起『搶包山』,人們都會聯想到『郭錦記』。」Martin說。我們也非常期待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