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考古 經驗傳承

工程師黃鶯鋒(鋒哥)在香港空運貨站(Hactl)已經工作了31年。人稱鋒哥的他性格內斂,經驗豐富,多年來和同事一起守護Hactl至關重要的貨物處理系統——這套佔地11層的全天候自動化系統每日承載著數以千噸計的全球貨物,貨物從各國送至香港,又經香港發往世界各地。

「我最初來到赤鱲角機場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平地,可以說是看著這套系統平地而起。」鋒哥回憶,過去多年他負責維修大大小小故障,也參與系統的各項優化工程,對此系統的每個零部件都非常熟稔。

不知不覺,鋒哥將於今年退休,不捨之餘,也憂心如何傳承經驗。Hactl 在香港踏入46載,像鋒哥一樣經驗豐富的員工遍布不同崗位,當他們逐漸進入退休階段,知識和經驗的傳承就成為貨站的重要課題。儘管每項系統及設備都有標準的操作手冊,貨站也提供完善的培訓,但員工數十年累積的經驗不一定通通透過白紙黑字完整記錄。

怎樣把寶貴經驗傳承給年輕同事?Hactl決定展開「知識管理計劃」(Knowledge Management Initiative),有系統地整理和篩選資深員工的知識和經驗,並運用新科技將這些經驗儲存在網絡平台。在香港空運業界,這樣系統化的「知識管理計劃」是一個創新的嘗試,而Hactl一向具前瞻性,積極投入資源探索出最好的方式,去傳承資深員工的寶貴經驗。

知識傳承 從年輕人出發

「知識管理計劃」的第一個試點部門就是鋒哥所在的工程及設施服務部。為了傳承經驗,就必須先去了解年輕同事需要甚麼。

兩年半前,從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的翟國宏 (Timothy)加入Hactl,目前是工程及設施服務部的工程師。「在大學主要讀理論,到了實戰就有不同情況,而Hactl的貨物處理系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系統,每個設備的功能是怎樣,都要重新學習。」Timothy說,「一些維修的知識其實是老師傅在日積月累的實戰中摸索積累的,老師傅可能對解決某個問題很有經驗,但不一定馬上懂得講出來。」

平日在貨站, Timothy會抓緊時間跟前輩學習,不過老師傅數十年的經驗,怎是一時三刻可以完整傳授?

貨站的工程團隊每日均需處理不同的維修保養工作。工程人員都叫維修故障做「跑fault」,為了維持貨站的高效運作和優質的貨運服務,貨站必須24小時流暢運轉,一旦發現系統有任何故障,老師傅必須盡快修復,不一定有閒暇向年輕同事解釋每個步驟。

怎樣可以更好地保存老師傅的經驗,又方便年輕或新加入的同事隨時重溫?「知識管理計劃」團隊就想到,不如將老師傅腦海中的種種解難辦法,化作清晰的短片。

以新科技儲存寶貴經驗

「知識管理計劃」團隊很快開始著手訪問鋒哥等前輩,也逐一研究工程人員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再交由Timothy這些年輕一輩利用新媒體技術,將知識轉化為生動的短片。

對於這種創新手法,鋒哥感到新鮮又有趣。「現在年輕人表達手法日趨少文字、少說話、多圖片,配合他們口味,拍短片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鋒哥和Timothy都記得,一開始並不容易。老師傅不太清楚年輕同事要了解甚麼,年輕同事又覺得聽不明白。「就像一個中學老師,對所有數學問題都很了解,但學生可能連最基本的1+1=2也不知道,老師就要從頭講起。」Timothy笑說。

一來一往,溝通多了,文化也在慢慢轉變。這也是一個不斷挖掘知識的過程,老師傅更明白自己要將所有知識點一一清晰介紹,而年輕同事也更願意去問、去學。

現在,「知識管理計劃」已製作接近二十條短片,涵蓋了貨站內不同貨物儲存系統有可能出現的大小故障,下一步計劃將影片儲存在雲端平台,讓員工透過平板電腦(tablet)、手機及公司提供的設備(handheld)都可以隨時隨地查看。

新舊傳承 豈止師徒制?

回想自己剛入職時,鋒哥也是跟老師傅學習,自己亦不斷翻閱設備手冊。「拿著本manual(設備手冊)慢慢看,老師傅有日常工作在身,所以要主動問他才會教你。」鋒哥說。

工作多年,成為貨站的老前輩後,鋒哥感覺參與「知識管理計劃」獲益良多。「知識日新月異,傳承手法也是不斷演變,從前的師徒制、面授堂和實習堂,到現在的虛擬課堂、短片教學。」鋒哥說,「前人的知識和經驗會隨時間累積,如不加以保存和分享就會流失。這個計劃對知識保存、管理和傳承可以說是意義深遠。」

今年,鋒哥將迎來退休生活。在貨站工作數十年,為貨物的儲存和流轉提供良好的工程保障,現在鋒哥亦把握時間和年輕人一起群策群力,把珍貴的知識和經驗好好地儲存起來。至於「知識管理計劃」團隊的下一階段,就是將計劃推展至其他部門,希望讓上一輩的智慧以創新方式傳承到每位年輕的Hactl同事。